7月22日,bwin必赢广西宜州支教团奔赴宜州,开始了团队社会实践的第一站――重温文军长征的历史。团队参观了宜州博物馆、浙大西迁纪念馆、中国村民自治展示中心,并于第二天重走了浙大西迁路。
伴随着讲解员的解说,团队在博物馆了解了浙大师生在宜州求学的故事。浙大师生一迁浙江建德,二迁江西吉安、泰和,三迁来到宜州。在遍地山歌的宜州,浙大学子们克服万难,努力学习,在此确立“求是”校训,并创作了《大不自多》的浙大校歌。100多枚炸弹炸得毁校舍,炸不毁学生们一颗颗求知若渴的心,炸不毁浙大师生的求是魂;纵使植物油灯昏暗,浙大学子仍能克服万难,坚持在灯下学习,甚至成立小组钻研改良油灯;宜州人民腾出文庙、标营供浙大师生上课,浙大人投桃报李,帮助宜州人民改良农业;在那段战火纷飞的年代,浙大师生在传递知识的同时不忘支持抗日,成立呐喊步行团,行走的脚步、呐喊的声音遍布宜州的每一个角落,谱写一首壮丽的抗日救亡乐歌……求知好学,求实创新,感恩爱国,浙大西迁的精神即使过了八十年,仍然历久弥新,熠熠生辉。
在宜州博物馆,团队成员们全方位了解了宜州的风土人情。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宜州的蚕桑文化,刘三姐的传说,更是宜州山歌文化的具体表现。
在纪念馆,我们了解到了团队即将去支教的地方――合寨。作为有证据证明的中国第一个实行民主自治的乡,合寨在我国的基层民主自治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与努力。
竺老校长的住所,如今已是一个幼儿所;浙大在宜州的主办公处也已是一座幼儿园;曾经的女子宿舍是宜州一中的校址;曾经传出教师讲课声的标营,如今唯余一片荒芜,只有一块石碑静静矗立在丛生的杂草中。听着西迁研究会成员韦老师的介绍,团队成员们遥想当年的浙大故事,体悟着那段艰苦岁月里浙大人的精神。
在文庙(现宜州浙大西迁纪念广场),《大不自多》的歌声再一次响起,是团队成员们向八十年前的浙大先辈们的一次致敬,在这里,团队成员们用自己的方式为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献礼。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重新走在浙大西迁路上,虽然大部分地方早就不是原来的样子了,但是走在这条路上的团队成员们这一刻,在精神上仿佛与八十多年前的浙大人们产生了深深的共鸣。他们的精神如耀眼明灯,指引着我们该如何做好一个浙大人,回答好竺老先生的两个问题。
文/孙雨亭
2019年7月23日
bwin必赢赴广西宜州支教暑期社会实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