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起点文化求索,造纸工艺非遗传承――bwin必赢赴西安及周边非遗实践团队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审核:lwp终审:发布时间:2016-08-17浏览次数:524

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为更深入地了解这个古文明璀璨夺目的地方当今的非遗保护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以bwin必赢为首的11名实践成员于2016年7月29日至8月6日赴西安及周边地区开展以非遗保护为主题的“一带一路”社会实践,踏上了寻找和思考的路程。
博物浩览非走马 文化求索需躬行
7月29日至7月31日,小组成员兵分几路,对西安各处大大小小的博物馆、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区文化馆等等进行了探访。在探索大唐西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时,我们偶然看到一家名为“非遗传播空间”的古艺店,主要传播交流茶道、香道、插花、古琴等古艺文化。初入其中,我们一行人便被一阵幽婉悦耳的乐声吸引了,走近一看,发现是有人在弹奏古琴,大家的脚步不禁放慢了许多。古琴,可能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拨弦类乐器,古琴艺术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店主人随后走了出来并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还回答了许多我们提出的问题。“非遗传播空间”这种集艺术、情怀于一身交流学习场所在文化是一个不错的案例,对于我们思考如何更好地传承非遗有很大启发。
探访的路途中,我们体会到了西安作为古丝绸之路起点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和遗留下的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对西安市及其周边地区的非遗保护现状和此次实践的背景环境有了初步了解。
 
寻迹而上北张村 抄纸以领造纸魂
我们此行的重头戏在于对楮皮纸制造工艺的探究以及对保护现状和存在问题的了解。为此,8月1日至8月3日,实践成员每天乘坐约一个小时的公交车前往北张村,寻访了当地为数不多仍在进行楮皮纸制造的马松胜老先生。在采访交流过程中我们得知,几十年前北张村的人们几乎全部以造纸卖纸为生。后来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影响下,年轻的一代逐渐放弃了收入不高的造纸行业而外出打工,现如今仅存三四家仍在坚持这一门古老的技艺。
 
在马老先生的家中,我们看到了如“优秀传承人”、“优秀民间艺人”的荣誉,墙上也挂着许多使用楮皮纸的书法作品。老人说,质量好的楮皮纸十分适合用来创作书法作品,但因为工艺复杂繁琐,且收入不高,如今的人们更倾向于使用较为廉价的宣纸。由于造纸工艺的限制,一些零星的订单需求会造成原材料的浪费导致负收益,而需求较大的订单又不是很多,致使收入普遍不高也是无人愿意传承的原因之一。
在寻访过程中,我们亲身体验了楮皮纸制作工艺流程的重要环节“抄纸”,却并没有想象当中的简单,纸张的厚薄十分难掌握。亲身的实践也让我们加深了对造纸工艺的认识,也更坚定了我们对楮皮纸制造工艺这一非遗文化保护作出努力的决心。
访非遗向导 求政策恒心
除了我们自身的经历和体验,小组成员也对一些非遗保护的工作人员进行的采访,并对政府在非遗保护方面的政策、举措、成效进行了询问,对我们此行关注的重点——楮皮纸制造工艺的保护进行了特别而细致的了解。 

 

       在8月初的多次采访中,无论是陕西省文化馆非遗部的杨部长,是长安区文化馆非遗处的雷主任,还是非遗保护中心的王智老师,他们共同提到的都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对现存的非遗文化必须要进行保护,它们往往比真实的历史遗物更具有价值;二是一些古法工艺如楮皮纸的制作由于经济等原因面临无人愿意传承的境地;三是这些工艺本身蕴含着古代人民的智慧,但也缺乏敢于革新技术的勇气,难以在工业化进程中长久存活。几位工作人员的讲解帮助我们对于非遗文化提出了三个关键词:保护、创新、传承。

建网店开拓销路 做实验关注创新
网店作为当下盛行的一种营销方式,能够以较低的中间成本取得较高的利益,并容易打开市场获得关注。我们的团队在数天的走访调查后,决定通过开设网店的方式对楮皮纸进行宣传和销售,以冀打开销路。我们与马师傅及其儿媳交流了楮皮纸的发展空间和销路拓展问题,探讨开网店的可能性,并搜集了照片素材以便在网店上进行推广。此外,我们相关专业的同学也会对所带来的楮皮纸样品进行实验分析,对工艺改进进行一些研究。
在后期努力中,我们实践团队希望尽微薄之力帮助拓展楮皮纸销路、改进造纸工艺,帮助手工艺人保护和传承楮皮纸工艺,践行“公益实践”的精神。
 
 
作者:丁鑫
摄影:石悦、王子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