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婚俗文化,感受土家风情――bwin必赢赴石柱非遗调研团队活动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审核:郑雪绒 作者:杜一库等终审:发布时间:2016-07-23浏览次数:1097

今天是实践的第二天,在高昂的热情下,我们来到了悦崃碉楼群。在这里,团队采访了土家婚俗文化的传承者秦文洲老先生,并且观赏了婚俗的表演。通过老先生的口述以及现场的表演,我们对土家的婚俗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更对土家族的非物质文化的保留和继承情况更深入的认知。

我们所观赏的表演是由秦文洲老先生所改编的土家婚俗情景剧,其中以哭嫁为主体,结合了�儿调、玩牛、斗锣和断头锣鼓等多种非遗的形式。目前作品的长度约为40分钟,包括“哭嫁”、“轿夫号子”、“拜堂成亲”以及“闹房歌”等内容。表演团的30多名演员全部为石柱当地农民,原汁原味的原生态表演和土得掉渣的方言俚语、欢乐祥和的热闹氛围是节目的最大特色和亮点。

 

对于这一文化的继承情况,我们得知政府以及表演团队的人员都做出了努力。目前,政府通过将土家婚俗规划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并且确立遗产继承人等的方式对这一文化进行守护。我们了解到,表演团队也积极进入课堂,对下一代进行培养,希望能够增大中小学生对土家婚俗的兴趣。但是由于表演中锣鼓等的乐器的配合,比较单调并且复杂,学生表现出来的兴趣并不大,因此下一代的继承问题也是十分棘手的。

   

 

表演的团队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五年来,表演的时长由开始的十几分钟到目前的四十几分钟,内容形式等都得到了极大的补充,同时受到了各界的关注。14年就应邀参加第10届重庆都市旅游节开幕献演。156月,美国ABC电视台记者赴石柱拍摄《轿夫号子》土家婚俗表演,该节目于习近平主席访美期间面向全美友情展播,并由此登上国际化大舞台。16年,土家婚俗表演还被搬上了央视七台。

 

经过我们对秦文洲老先生的采访以及婚俗表演的欣赏,我们对土家婚俗有了深入的认识,并且了解了这一非物质文化项目的保留及继承情况。但可以看出这一文化的继承形式还是相当严峻的,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如何将此推广出去,更重要的是如何将其继承下来。非遗保护之路仍是艰巨的,需要大家的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