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岗”、“ 求是特聘教学岗”、“求是特聘实验岗”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启事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审核:nml终审:发布时间:2011-10-17浏览次数:3749

浙江大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全国重点大学,经过一百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已成为一所基础坚实、实力雄厚,特色鲜明,居于国内一流水平,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研究型、综合型大学。
根据浙江大学人才强校战略,为加快推进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全面实施“1311人才工程”战略,努力造就一支与世界一流大学相适应的高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和实验技术队伍,根据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岗”、“求是特聘教学岗”、“求是特聘实验岗”的工作需要,现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上述岗位的教授或研究员,竭诚欢迎海内外精英加盟浙大,共创辉煌。
一、设岗学科和范围
“求是特聘教授岗”主要设置在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学科门类,优先保证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学校重点建设学科或领域的建设需要;
求是特聘教学岗”主要在“两课”、公共外语、公共体育、公共艺术、数理化大类基础课、人文社科大类基础课、计算机基础课程、电工电子类和机械力学类基础课程、生物和医学基础课程等课程中设置;
“求是特聘实验岗”主要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科研基地、学校教学和科研实验公共支撑服务平台等岗位中设立
二、候选人基本条件
1在教学科研或实验技术岗位一线工作,海外应聘者一般应担任高水平大学助理教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相当职务,国内应聘者应担任教授或相当职务;
2以2011年12月31日为截止时间,年龄在55周岁以下;
3、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身体健康,科学道德高尚,在同行中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和相应的组织、管理能力,为本学科领域具有突出专业学术水平或丰富教学经验或在实验教学改革、大型仪器设备研发等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的杰出人才;
4、入选后全职在浙江大学工作。
三、岗位职责
1“求是特聘教授岗”:熟悉和掌握相关学科领域国际科学发展脉络,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际科学与技术前沿,积极争取并主持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在本学科领域开展原创性、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和关键领域攻关,领导本学科学术梯队建设,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科发展需要,组建并带领一支创新团队进行教学、科研工作,力争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
2求是特聘教学岗”:熟悉和掌握相关学科领域最新研究动态和发展方向,领导本科生精品课程、荣誉课程和研究生核心示范课程等高质量课程建设、负责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基本建设项目,领导建设教学团队和培养教学骨干领衔开设重要的通识课程、大类课程、荣誉课程、精品课程等,取得重要成果,提高国际影响力。
3“求是特聘实验岗”:组织和领导相关学科的重大实验技术工作,组织开展相关学科基础实验研究和前瞻性实验研究、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改革和建设,积极探索创新性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或开展大型仪器设备研发等技术创新工作,并将创新成果运用于教学、科研,推动实验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承担国家级实验类、仪器技术相关类研究项目;领导、组织实验技术团队为全校相关学科提供优质的实验技术服务,为学科争取重大科研项目以及省部级公共开放平台提供技术支持。
四、提供工作和生活待遇:
学校为求是特聘学者提供良好的待遇,并根据具体情况为引进的人才提供30-200万元启动经费支持,由学院(系)提供必需的办公、实验用房。
五、材料提供:
1申报者请根据相应岗位类别提供如下材料:
①详细个人简历(自大学开始至申请时间不间断的学习、工作简历,发表的论文、著作、专利、负责的科研项目、领衔的课程和实验教学、大型仪器设备研发、应用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清单);
②学历、学位证书及现任职证明;
③5篇重要代表性论著的全文;
④500字左右的个人简介,着重介绍取得的主要学术成就;
⑤工作思路与工作目标;
⑥三封同行专家推荐信,推荐专家应是本领域的知名专家。
2由浙江大学各学院(系)初选通过后再按有关要求填写相应推荐表和提供其他材料。
六、申报时间要求
申报材料请在2011年12月10日前寄达。
欢迎垂询!
   
求是特聘教授岗”联系人:刘红、何银根、张雯婷  联系电话:+86-571-88981390
“求是特聘教学岗”联系人:徐晓忠、王雅莉        联系电话:+86-571-88981937
“求是特聘实验岗”联系人:徐艳秋、孙凯          联系电话:+86-571-88981879
 传  真:+86-571-88981976     E-mail: tr@zju.edu.cn
 地 址:浙江杭州市余杭塘路866号浙江大学人事处,邮编:310058
 
 
 
 
                                                      浙 江  大 学
                                                     2011年10月10